慢性肺原性心脏病

一、诊断依据

(一)发病特点:简称慢性肺心病,是由慢性支气管疾病、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导致肺循环阻力増加,肺动脉高压,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,乃至右心衰竭的心脏病。高寒地区较低海拔温暖地区发病率高,吸烟者较不吸烟者发病率高,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,冬春季发病多见,急性呼吸道感染为较常见的发病诱因。

(二)临床表现:

除原有的慢性肺和胸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外,主要是逐渐出现的肺、心功能不全,及其它器官损害的征象。

1、肺、心功能代偿期(包括缓解期):

(1)慢阻肺的表现,咳嗽、咳痰、气促、乏力、活动后心悸、呼吸困难、劳动耐力下降;

(2)肺感染可听到干、湿性罗音;

(3)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,提示肺动脉高压,心音遥远与肺气肿有关;

(4)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,出现剑突下搏动,示右心室肥厚、扩大;

(5)偶有下肢泘肿。

2、肺、心功能失代偿期(急性加重期):

(1)呼吸衰竭表现:呼吸困难、紫绀(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);

(2)心力衰竭表现:以右心衰为主。

1)心悸、胸闷、腹胀、尿少;

2)体循环瘀血,颈静脉怒张,肝大,肝颈回流征阳性,下肢泘肿,可有腹水,静脉高压,循环时间延长;

3)重者可出现舒张期奔马律,各种心律失常,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肺水肿、休克、全心衰竭。

(三)辅助检查:

1、X线检查:除有肺、胸基础疾病及急性感染的特征外,尚有肺动脉高压特征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,其横径≥15mm,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≥1.07;肺动脉段突出或其高度≥3mm;右心室增大。

2、心电图: 显示电轴右偏,额面平均电轴≥90度,RV1+SV5≥1.05mv,顺钟向转位,V5导联R/S≤1,肺性P波。

aVR导联呈Rs型,或qR型,R/S或R/q≥1。

V1--V3呈QS型,似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。并有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及低电压。

3、超声心动图: 可显示右心室流出道≥30mm,右心室≥20mm,右心室前壁厚度≥5mm或有壁搏动幅度増强,左/右心室内径比值<2,右肺动脉内径≥18mm,或肺动脉干≥20mm,右心房増大≥25mm(剑突下区)。

4、心电向量图:具有右心室及右心房増大指征者均符合诊断。

二、鉴别诊断

1、冠心病;

2、原发性心肌病;

3、风湿性心脏病;

4、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。

三、治疗方案

(一)失代偿期的治疗:通畅呼吸道,控制感染,纠正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,改善心肺功能。

1、控制感染,根据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适时足量应用;

2、改善呼吸功能:

(1)雾化吸入糜蛋白酶;

(2)体位引流,翻身拍背促进排痰;

(3)加用镇咳、祛痰、平喘药剂;

(4)应用呼吸兴奋剂。

3、氧气疗法:持续低流量吸氧。

4、治疗心力衰竭:在感染控制,呼吸功能改善后,一般心功能常能随之改善,即使不使用利尿剂和强心剂,尿量也能增多,浮肿消退,肿大的肝脏回缩。但较重病人或治疗无效者可选用下述治疗:

(1)利尿剂:用作用缓和的利尿剂,小剂量、间断给药;

(2)强心剂:选用作用快、排泄快的强心剂,小剂量给药,仅用常规量的1/3~1/2。

使用强心剂的指征:

1)感染己控制,呼吸功能已改善,利尿剂效果不理想,反复浮肿的心衰者;

2)以右心衰为主要表现,无明显急牲感染诱因者;

3)出现急性左心衰者。

(3)应用扩血管药。

(二)缓解期治疗:増强体质:加强营养,适当锻练,中药调理,预防感冒,家庭氧疗。

[wshop_reward]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